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动态 > 正文
校园新闻动态
工会界委员积极建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18-03-14    浏览量:537

“既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这是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班副班长许启金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时的第一感受。这样的感受对他来说并非第一次,仅在去年就有两次——去年7月,他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去年10月,他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

许启金委员是政协总工会界别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数位委员之一。在这些“工人委员”中,拥有党的十九大代表身份的还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委员、大庆油田钻井二公司钻井队长李新民委员。记者梳理发现,与上一届相比,本届工会界别中来自生产一线的委员明显增多。同样,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共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比上一届提高了2.28个百分点。

“如今,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渠道更畅通,主人翁地位体现得更明显。”多位委员向记者表达如是感受。

委员们的“感受”,有权威调查数字加以佐证。

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序实现。其中,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明显增加,其中工人党员代表198名(农民工党员27名),占8.7%;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代表283名,占12.4%。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级地方工会配备了77名兼职副主席,19个省级工会领导班子配备了劳模和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

多位工会界委员强调,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然而,现实中也确有弱化、忽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甚至侵犯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影响了产业工人主人翁权利的实现,导致一些产业工人缺乏对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产业工人地位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职业认同感也有待强化。”许启金、张恒珍和重庆顺多利机车公司职工钟正菊3位委员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委员们提到,当前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技术工人有所“轻视”,这让那些有志于钻研技术的年轻工人感到迷惘。

而要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尤为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采访中,这一改革方案屡次被委员们提及,“推动方案落实”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而同时,职工对民主政治权利的渴求也在加大。仅在企业层面,今年2月,福建省总工会撰写的《福建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报告》显示,产业工人普遍希望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和民主选举。在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单位中,77.2%的职工表示愿意担任职代会代表。对于职工参与单位管理,82.4%的职工认为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79.5%的职工认为是职工应当享有的权利,76.8%的职工认为有利于促进单位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反映广大职工心声的工会界委员积极建言。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荣书委员在《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建功立业》提案中建议:要落实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扩大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人大、政协中代表、委员的比例,吸收产业工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工人组织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积极发展优秀产业工人入党、入团,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同时,通过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等,组织和代表产业工人参与涉及自身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快推动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依法维护产业工人的民主政治权利和劳动经济权益。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张茂华委员表示:“要尽快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落实好,进一步细化分解其中的各项任务,有关方面应努力加快督查,促使改革方案落地见效,激励产业工人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